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第十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数说十年

西藏农牧业生产成效显著

时间:2022-09-25 17:10:39来源: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作者:

—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主要粮食畜禽生产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为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扎实推进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建设。先后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发展远景目标纲要》《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系列文件,提出了系列农牧业生产发展新思路及推进高质量发展新举措,有效加快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业生产情况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种植业是西藏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这将对于保障西藏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及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解决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在历年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均对加快粮食生产,特别是青稞产业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青稞增产行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青稞增产行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有效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


1.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1)加大农业政策保障。一是西藏自治区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青稞增产行动的意见》《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有关文件,以及《关于加快推进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西藏自治区青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意见,为西藏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生产发展提供了遵循。二是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调整完善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并结合实际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2016—2018年)》,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促进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特别是青稞生产发展,确保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和青稞绝对安全。


2)加大良种繁育推广。一是积极推进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加快良种审定和良种更新换代工作,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按照《全区麦类作物良种统繁统供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西藏粮食作物良种繁殖基地建设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125良种繁殖体系,加大青稞良种生产力度,保障优质种源。2021年建设各类麦类良种繁殖田11.0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了3.08千公顷。二是突出优势主栽品种,选好搭配品种,示范展示潜力品种;发挥主栽品种在区域布局中的带动作用、搭配品种的配合作用和潜力品种的替代作用,尤其牢牢把握以青稞良种为主“喜玛拉22号”“藏青2000”等品种推广工作,2021年青稞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31.14千公顷。


3)加大农业科技支撑。一是抓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推广,集成一批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西藏良种推广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2021年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面积达到126.67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1.7倍。二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围绕衔接不同地力条件、不同生态环境和良种品种需肥规律,坚持大配方、小调整的工作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施肥量,满足良种品种对肥料的需求。2021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6.67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5.3倍之多。


2.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1)粮食产量实现重大突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2021年西藏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06.15万吨,比2012年增加11.25万吨,增长11.9%,年均增长1.3%,连续7年保持100万吨以上增长水平。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0.12万吨,比2012年增加16.41万吨,增长25.8%,年均增速达到2.6%,比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小麦产量达到20.12万吨,比2012年减少4.46万吨,下降18.1%,年均增幅下降2.2%。


2)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有效提升作物安全生产。2021年,西藏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73.42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29.47千公顷。2021年青稞、小麦播种面积173.20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17.21千公顷,增长11.0%,年均增长1.2%,其中:青稞作物面积呈增长、小麦面积呈下降趋势,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得到了明显提升,青稞、小麦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5.5%和17.4%,占比分别比2012提高6.3个百分点和下降4.7个百分点。2021年油菜籽、蔬菜播种面积48.32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0.71千公顷,增长1.5%,年均增长0.2%,其中:油菜籽面积减少4.93千公顷,下降20.6%,年均下降2.5%,蔬菜面积增加5.64千公顷,增长23.8%,年均增长2.4%。


3)积极加大青稞作物面积,有效实施青稞增产计划。近年来,自治区大力实施青稞增产行动,以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加快构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继续深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把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巩固提升粮食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上来,确保青稞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21年青稞播种面积达到140.71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22.45千公顷,增长19.0%,年均增长2.0%,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75.5%,占比比2012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4)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有效提升青稞生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面实施提高粮油单产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青稞主打产业发展迅速,效益明显。2021年粮食单产达到5692公斤/公顷,比2012年提高了138公斤/公顷,增长2.5%,年均增长0.3%;其中:青稞作物单产达到5694公斤/公顷,比2012年提高了307公斤/公顷,增长5.7%,年均增长0.6%,年均增速比粮食单产高0.3个百分点。


5)农业科技优势明显加大,有效发展高原绿色生产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不断加大技术、项目、人力和资金等投入力度,加强特色种业关键技术、种业高效发展,主要“藏青2000”、“喜玛拉22”、“冬青18”新品种的推广,有力提高粮食单产。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92.0%、95.5%、86.0%。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县(区)达67%,当季农产品带证上市率达50%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71个,总数达到1014个。


(二)牧业生产基本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畜牧业克服自然灾害侵袭、资源要素紧缺、非洲疫情传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受草畜平衡政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牧民“惜杀惜售”的传统观念以及养殖方式转型等因素的影响,西藏牲畜总存、出栏呈小幅减少趋势,但养殖技术的科学化、现代化,牲畜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肉奶产量总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区肉奶产量由2012年的60.64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80.67万吨,增长33.0%,年均增长3.2%。


1.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多次对恢复生猪生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后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藏羊藏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及时落实了养殖用地、环评、商品猪出栏、粪污资源化利用、贷款贴息等多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有效保障了生猪稳产保供,激发了养殖企业和合作社的养殖积极性,养殖信心增加,生猪养殖势头向好,存栏稳定增长,出栏在稳定区间内保持阶段性浮动,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并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期间,全区猪肉产量由2012年的1.1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34万吨,增长18.5%,年平均增长1.9%。


2.牛生产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牲畜出售补贴资金兑现实施方案》,通过良种繁育、短期育肥、适时出栏、舍饲半舍饲养殖等科学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生产性能成效显著,牛肉产量和牛存栏总数稳中有增。数据显示:牛肉产量由2012年的19.76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20.51万吨,增长3.8%,年均增长0.4%。


3.畜禽品种培育实现新突破。为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保障牲畜良种安全、保护品种资源,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畜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区畜禽良种推广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续强调在全区范围内加快良种、良法推广以及提升畜禽种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随着良种的逐步普及,不仅带动了农牧民选良种、用良种的积极性,而且有效提升了牦牛、藏系绵羊的生产效率和水平。


4.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优势初露锋芒。为激发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全面促进肉奶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肉牛和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青稞、牦牛、奶业等重点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出了存栏补贴、引进补贴、改良补贴、加工补贴、饲草种植和收购补贴等多项政策,落实推进了奶牛“万户百场十中心”建设等多项扶贫产业项目,陆续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和奶牛养殖合作社,有效提升了奶牛养殖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有效促进了西藏奶业振兴,保障了乳品供给,提升了奶业竞争力。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期间,奶类产量由2012年的31.69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53.72万吨,增长69.5%,年平均增长6.0%。其中:2012年至2021年期间,生牛奶产量由2012年的25.64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8.85万吨,增长90.5%,年平均增长7.4%。


5.饲草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强力实施,《饲草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全区饲草良种种植推广方案》《西藏自治区“十四五”饲草连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的逐步落实,全区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天然草原产草量有较大提升。


二、十九大以来农牧业生产主要成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牧区改革工作,提出了“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狠抓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实施8个百千万工程”等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一)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实现重大突破。2015年,西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并连续7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2021年西藏粮食总产量为106.15万吨,较2017年增加1.60万吨,增长1.5%,其中,青稞产量为80.12万吨,较2017年增加4.08万吨,增长5.4%;小麦产量20.12万吨,较2017年减少1.83万吨,下降8.3%2021年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从2017年的5597公斤/公顷提高到2021年的5692公斤/公顷,每公顷增加96公斤,年均增长0.4%;2021年青稞单产达5694公斤/公顷,较2017年的5673公斤/公顷,每公顷增加21公斤,年均增长0.1%。


(二)青稞主打产业优势地位更加突显。五年来,西藏不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藏青2000”、“喜拉22”等优良品种,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21年粮食作物面积186.48千公顷,较2017年减少0.33千公顷,下降0.2%。其中:青稞种植面积达140.71千公顷,2017年增加6.69千公顷,增长5.0%,青稞种植面积连续6年保持在130千公顷以上。小麦种植面积为32.49千公顷,较2017年减少6.86千公顷,下降17.4%。


(三)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步提升。肉奶产量由2017年的72.06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80.67万吨,增长了12.0%。


(四)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特色优势。紧扣“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8个百千万工程”和“6+1”(青稞、饲草、牦牛、奶业、藏猪、藏羊+蔬菜)产业,充分发挥西藏高原独特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健康农牧业产业的魅力、潜力、能力和条件,将雪域高原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全球公认的净土健康产品。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已经成为西藏的标志性品牌,走出了一条适合西藏特点的农牧业发展道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几点意见建议


(一)粮食生产方面。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建设一批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的发展要求,按照“守住一条底线,解决两个要害、聚焦三大产业、狠抓四项任务”的“1234”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为稳步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1.加快培育推广新品种。统筹青稞、油菜、蔬菜、藏药材种业发展,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重点夯实种业创新基础,以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夯实供种保障基础,加快建设符合西藏现代种业体系,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农业生产优势资源保护为主,坚持以青稞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为重点,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全力加强优势特色品种保护。二要加强推进良种繁育为主,加快“藏青17”“喜玛拉23号”“藏青3000”等青稞新品种(系)示范推广建设。


2.加快建设农业生产基地。一要加快推进青稞优势产区建设为主,以粮食主产县(区)为重点,加快构建青稞生产核心区建设,扩大黑青稞等特色青稞种植面积,不断夯实青稞稳产保供基础。二要加快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主,建设高原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围绕“三品一标”行动方案及内容,加快推动种植业生产向强发展、种植业水平向高迈进、种植业结构向优发力,更好实现种植业稳定发展,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3.加快农田保护及高标准建设。一要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监管,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质量管控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二要坚持以粮食主产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等为重点,按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为主攻方向,确保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4.加快增强种植业抗风险能力。围绕提升种植业防灾减灾能力与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能力,加快种植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及农业风险能力建设。一要加快种植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属地管理责任,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二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避灾、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有效衔接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水平。


(二)畜禽生产方面。持续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成效,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做好新征程西藏畜牧业生产工作,奋力开启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1.转变生猪产业生产及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精深加工,推进生猪产业营销方式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政府引导组织开展各类帮销、促销活动,活跃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刚需市场需求,促进消费扶贫项目的开展;加大对外宣传,打造地方特色,发掘优势资源,扩大外销,简化外运手续,设立内地销售网点,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


2.加强畜产品从“量”到“质”的转变。一方面完善主要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畜产品监管体系、质检体系建设,积极推行食用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另一方面提升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从优化饲料搭配使用、科学配种和疫病防治、精细化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升养殖企业(合作社)整体生产管理能力,切实提升全市畜牧业科学管理和饲喂技术,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和稳定供给,以先进的科技措施提高畜禽养殖管理水平和畜产品的总体质量。


3.持续健全产供销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建立从饲草种植、饲草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到品牌建设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用好大数据,打通生产端和消费端市场信息交互的新渠道,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充分挖掘产业大数据价值,提升市场发展理念,立足市场需求,拓宽新思路,找准市场定位,探索食品深、精加工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让产业链向下游产业延伸。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大力推进“优化一产”,进一步加大“三农”领域投入力度,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薄弱等问题,加快实施“三农”领域补短板工程,通过实施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牧业防抗灾体系能力提升工程、优质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工程、实施基层动物防疫能力提升工程等,有效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5.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利用适宜种植饲草的土地资源和农牧结合部弃耕地等边际土地,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同时对现有人工草地进行提升改造,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确保草地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饲草收购、加工、储运体系,突破饲草短缺制约瓶颈,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