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第十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数说十年

十八大以来西藏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时间:2022-09-25 17:15:03来源: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治藏方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培育新兴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市场发展活力,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物价稳定运行,基本民生得到保障。2012-2021年,西藏居民消费价格(CPI)运行总体平稳,累计上涨25.7%,年均上涨2.3%,西藏物价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平稳运行态势。


一、十八大以来西藏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情况


(一)十八大以来西藏居民消费价格呈温和上涨态势。2012-2021年,西藏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各年涨幅分别为3.5%、3.6%、2.9%、2.0%、2.5%、1.6%、1.7%、2.3%、2.2%和0.9%,累计涨幅为2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年均涨幅为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6.1%,年均上涨2.3%;农村上涨25.5%,年均上涨2.3%。十九大以来,西藏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为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年均涨幅为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8.7%,年均上涨1.7%;农村上涨9.5%,年均上涨1.8%。从CPI走势上看,西藏CPI走势与全国CPI走势保持同频共振、高度一致;从CPI涨幅上看,十年间,西藏CPI涨幅虽呈现一定波动,但均保持在温和上涨区间内,且自2018年以来,西藏CPI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CPI涨幅总体呈现回落态势。


2012-2015年,虽然西藏CPI涨幅相对处于高点,但呈现“高开低走”回落态势。主要原因是前期西藏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185亿元总盘子的刺激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家电、家具、农机”下乡,培育住房、汽车、网络消费等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增长。这一时期,食品、衣着、居住等价格均呈现连年上涨态势,且涨幅较大。随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逐渐减退,西藏CPI涨幅也随之回落。


2016-2021年,西藏CPI涨幅呈现“低位震荡”态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受“猪周期”影响尤为明显。如,2016年大量散户退出导致生猪和母猪存栏下降,西藏猪肉价格持续攀升;2018年出现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价格走低;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开始新一轮攀升;2021年又出现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价格陷入持续低迷。二是受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影响,供求关系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如,2016年部分省份受到寒潮、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西藏粮食、鲜菜、鲜果等主要食品价格出现波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西藏部分药品和消毒用品价格上涨较快。三是受政策性调价的影响。如,201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对自来水价格和电力价格进行了上调,对CPI涨幅影响较大。四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如,近些年国际原油、国际黄金价格的波动对西藏交通工具用燃油和金饰品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十八大以来西藏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运行情况。西藏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运行情况分在两个时间段上表现较为清晰。一是以2010年为基期的时间段,即2012-2015年,西藏食品、衣着和居住价格上涨较快,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5.0%、11.7%和7.2%;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累计涨幅分别为5.5%、4.9%、4.9%和3.5%;交通和通信价格小幅上涨,累计涨幅为0.7%。二是以2015年为基期的时间段,即2016-2021年,西藏食品烟酒、衣着、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较快,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9.1%、14.2%、13.6%、11.8%;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累计上涨9.2%、5.8%、4.5%和2.3%。


(三)十八大以来西藏与全国及部分省份CPI涨幅的比较。十八大以来,全国CPI累计上涨22.6%,西藏CPI累计涨幅较全国高3.1个百分点;全国CPI年均上涨2.1%,西藏CPI年均涨幅较全国高0.2个百分点(详见表1)。


西藏CPI累计涨幅按降序排序排名全国第3位,与周边省份比较,西藏CPI累计涨幅低于青海1.8个百分点、高于新疆3.1个百分点、高于云南3.4个百分点、高于四川3.7个百分点、高于贵州5.5个百分点、高于重庆5.6个百分点。西藏CPI年均涨幅也仅低于青海,而高于新疆、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

二、十八大以来影响西藏CPI走势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长与政策性因素决定物价走势总体方向。一般而言,CPI与经济增速之间具备一定的相关性。经济增速的提升会导致CPI同步提升,物价水平升高;而CPI的上升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速,并进一步抑制自身的提升趋势导致物价降低。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7%,较快的经济增速推动了物价水平同步提升。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兼顾物价水平,有效抑制了物价过快上涨,使得CPI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政策性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扩大公共投资,重点加强西藏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化设施建设,实施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二是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落实降低电价政策;三是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扩大大学生、农牧民群体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在货币政策方面,货币供应量与全国各地物价水平密切相关。如前文所述,2012-2014年,西藏CPI处于相对高点,主要原因是受前期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2014年之后,全国各地物价水平未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不搞大水漫灌。因此,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减税降费、增加居民收入能有效促进西藏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同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即使物价水平会随经济增长而相应升高,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二)供求关系、成本因素和国际因素影响物价短期波动。在物价运行过程中,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难免会受到供求关系、成本因素和国际因素影响而产生短期波动。一般而言,鲜活食品、房租、飞机票、旅游、药品以及旅馆住宿等商品和服务价格易受供求关系影响;在外餐饮、服装、住房装潢材料、生活用品及服务、文娱耐用消费品、美容美发洗浴等商品和服务价格易受成本因素影响;粮食、交通工具用燃料、金银饰品等商品价格易受国际因素影响。


1.供求关系因素。一方面,西藏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主要鲜活食品如畜肉、水产品、鲜菜、鲜果等农产品本地产量极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主要依靠从内地省份输入,这就造成西藏对内地鲜活食品依存度较高,鲜活食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比较敏感,一旦内地省份受到极端天气或类似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西藏鲜活食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随之上涨的情况。此外,春节、藏历新年等节日因素和季节性因素也会影响西藏鲜活食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西藏物价出现短期波动。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之一,每年5月-10月是旅游旺季,11月-次年4月是旅游淡季,飞机票、旅游、旅馆住宿等价格也会随旅游淡旺季供求关系的变化产生短期波动。


2.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从原材料成本看,一方面鲜活食品是餐饮行业重要的原材料,鲜活食品价格上涨势必会带动在外餐饮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对服装、住房装潢材料、文娱耐用消费品等工业品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必然会传导到下游的商品销售价格中。从物流成本看,西藏山高路远造成交通物流成本较高也必然会加成到物价之中。从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成本看,一方面西藏高寒缺氧,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整体物价水平上升的预期会推动租金价格相应上涨,因此,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涨会导致衣着加工服务费、家庭服务、美容美发洗浴等服务业价格跟涨。


3.国际因素。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价格水平必定受到国际价格水平的影响。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也是国际农产品的进口大国,我国对石油、大豆、小麦、大米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CPI的传导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国际石油、食品、农产品、工业品价格对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十八大以来,西藏粮食、豆类、金饰品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呈现反复震荡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有关。


三、稳定西藏物价的对策建议


(一)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经济增长与政策性因素决定物价走势总体方向,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仍是保持物价水平稳定的根本性措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大势所趋。一是要继续扩大公共投资,进一步加强西藏交通设施建设,特别是川藏铁路建设,完善西藏与内地、西藏自治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加强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要大力发展西藏特色产业,加强对农牧业、旅游业、清洁能源等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产业规模化不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三是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四是要提高西藏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注意防范金融系统风险。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藏农业基础薄弱,满足市场需求能力、抗风险能力都偏弱偏低,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好青稞、牦牛、猪、羊、茶叶、藏药等产业基地。二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培育粮食新品种,提高青稞、小麦等粮食产量,大力推广大棚蔬菜、高原水果种植,推进青稞、牛羊肉深加工转化,促进农机农技农艺融合。三是要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仓储保鲜物流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保障农产品流动顺畅。四是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五是要适度增加扩大农业减灾防灾资金补助力度和规模,完善农业保险服务,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三)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当前,西藏要素市场发育滞后,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使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要交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进而调节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要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也就是政府从“定价格”向“定规则”转变。通过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政策;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


(四)完善价格监测机制。完善价格监测机制,一是要更加关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变化,因为PPI反映的是企业的消费成本,企业消费成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相对更高;二是要抓好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做好重要商品储备,适时投放市场,保供稳价,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三是要协调各部门,继续做好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工作,及时给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五)合理引导公众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将通过居民的投资、消费等决策途径影响物价水平,居民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一般跟前期物价水平相关。有研究表明,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相对稳定且持久性较强的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这种结果的政策涵义比较明确,即相关部门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引导应该更加关注非食品类通胀率或核心通胀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的影响和引导作用,通过与新闻媒体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进而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