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第十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数说十年

新方略定向领航 新征程奋力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时间:2022-09-25 19:46:10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作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全国两会西藏代表团审议,出席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领袖嘱托,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带来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一、非凡十年,西藏经济发展健康快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有力抵御各类风险,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2012—2021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曾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710.16亿元增加到2080.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2.26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0.13%上升到了0.18%。

人均GDP迈上新台阶。2012—2021年,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83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92.8%,翻了将近一番,由相当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57.2%上升到70.2%,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的排位由2012年的第29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24位,上升了5位。

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随着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政策的实施,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57.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8.77亿元,三次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10.6∶31.8∶57.6调整为7.9∶36.4∶55.7,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50%以上,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发展基础有了新提升。金融支撑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91.85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135.13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6.7倍,年均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2—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2倍,年均增长12.4%,高于全国3.6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川藏铁路全线开工,拉日、拉林铁路通车,“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拉萨至山南、林芝、那曲高速公路通车,隆子、普兰、定日机场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末,西藏公路总通车里程120726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994公里,比2012年分别增加55528公里、956公里,高等级公路增长了25.2倍;乡、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100%、99.96%;建有通航机场5个,开辟国内外航线150余条,通航城市达62个。

二、共享发展持续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扩大就业,积极增加居民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绝对贫困提前历史性消除。作为全国曾经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怀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努力,全区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5万人,年均减贫10.6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4.4个百分点,年均减贫速度快于全国农村3.1个百分点。2019年,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消除。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62亿元,按同口径计算,较2012年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7.01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9.4%。

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性提高。2012—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568元增加至24950元,累计增加16382元,年均增长12.6%,快于同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比重由51.9%提高至71.0%。从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63元增加至46503元,累计增加28140元,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快速提升,连续超越20个省份,由第29位提升至第9位,占全国的比重也由76.1%提高至9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98元增加至16935元,累计增加11237元,年均增长12.9%,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连续超越6个省份,由第28位提升至第22位,占全国的比重也由67.9%提高至89.5%。其中,2015—2021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增速均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比从2012年的3.22下降至2.75,缩小了0.47。

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性改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6%,比2012年末提高1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42元,比2012年增加5468元,增长1.8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59元,比2012年增加12507元,增长1.3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77元,比2012年增加3406元,增长2.1倍。居民消费层次明显升级。2021年,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比2013年下降7.9个百分点。

居民就业结构持续性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2020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46.3∶13.4∶40.3调整优化为35.8∶15.5∶48.7,在全区就业人数逐年提升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80.56万人下降为6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了10.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上升2.1、8.4个百分点,居民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居民社会保障逐步性完善。2021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205.14万人、346.02万人;参加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43.87万人、29.6万人、41.62万人。全区城镇居民共有23669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共兑现低保救助金2264.80万元。农村居民共有134307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共兑现低保救助金2880.37万元。2021年末全区共有11个儿童福利机构、80个养老机构。

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立足西藏实际,坚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农业基础巩固优化。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化落实,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2年增长了64.1%,年均增长5.7%。2015年至2021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2021年达到106.15万吨,较2012年增长了11.9%,其中青稞产量80.12万吨、增长了25.8%。蔬菜产量89.47万吨、增长了36.4%;牛奶产量48.85万吨、增长了90.5%;猪牛羊肉产量26.95万吨,保持平稳。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12年的499.48万千瓦提高到2020年的1368.73万千瓦。

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绿色建材、矿产等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生产大力推进,水光互补的电力生产蓬勃发展,全国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建设加快实施。2012—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342.06亿元,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3.7%。其中,发电量增加到84.32亿千瓦时,增长了2.61倍,年均增长13.7%;水泥产量增加到991.59万吨,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5.49%;中成药增加到3430吨,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9.1%;铬矿石增加到21.6万吨,增长了88.0%,年均增长6.5%;包装饮用水增加到48.77万吨,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18.4%。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34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0.9%。城乡市场竞相发展。202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8.25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0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1.4%。

旅游产业节节攀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冬游西藏”“文创西藏”等品牌影响力,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成倍增加。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53.44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2.9倍,年均增长16.4%;旅游总收入441.90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14.9%。

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完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科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我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15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农牧民子女“三包”教育政策。2021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较2012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57人,较2012年增长了1.5倍。各族群众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5.25年提升至6.75年;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1980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236648人,增长了1.4倍;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507人上升为11019人,翻了逾一番。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2020年,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455人,比2010年增加52769人,增长了1倍。

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扩展。2020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81个、群众艺术馆194个,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77个、186个。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和寺庙全覆盖,建成了区、市(地)、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末,全区广播电视台从2012年的6座增加到76座,增长了11.7倍;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24%、99.39%,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5.86、4.88个百分点。出版图书1762.96万册,较2012年增加了408.96万册,增长了30.2%;期刊2481.9千册,较2012年增加了622.9千册,增长了33.5%,并译制了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

健康西藏战略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50个,比2012年末增加了247个,增长17.6%;实有床位数19650张、卫生技术人员25392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93.9%、82.7%;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3.29张增加到了5.3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2年的3.67人增加到了6.94人。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68.17岁提高到2020年的72.19岁。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砥砺奋进、辉煌非凡的发展历程,奋斗和成就已载入西藏发展史册,融入雪域高原每寸土地,镌刻在各族人民心中。站在新征程上,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党中央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援,全区上下将继续深入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四件大事”,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各族群众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