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第十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

统计知识

时间:2022-09-25 17:26:52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作者:

1、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核算公式:GDP=Σ各行业总产出-Σ各行业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收入法核算公式: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支出法核算公式: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2、GDP增长率通常指的是GDP不变价增长速度,它等于当期的不变价GDP除以上年同期同基期不变价GDP再减去100%。其中,我国不变价GDP采取分行业核算的方法,即先核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再将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到不变价GDP。不同行业的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物量指数外推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参考年度和季度核算说明。

3、四上”企业是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习惯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确定以上法人单位的标准为:

1)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其他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调查单位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报送数据,该口径自2011年起开始使用。

5、我国重大国情国力普查项目包括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6、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加上应交增值税;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是指本月度工业增加值相对上年同月数的变动趋势和程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7、农业统计范围包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农、林、牧、渔场;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矿企业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不包括军马场及农业科研机构。

8、调查失业率由统计部门通过劳动力调查,采取调查员入户访问的方式获取就业失业信息,使用的就业失业人员定义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国际标准,就业人员指为取得收入,在调查周内工作1小时以上的人员,或由于休假等原因在职未上班的人员,失业人员指当前无工作,正在努力寻找工作,有合适的工作后能够马上开始工作的人,统计范围是16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不考虑其户籍所在地和类型。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是反映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

10、PPI一般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变化,不包含税费及运费。

11、住户调查是以住户及其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的数据搜集方法,因调查对象群体庞大,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组织实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住户调查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的收支和生活状况、农民工监测调查、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农村贫困监测调查、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等。住户调查如何开展,以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为例简要说明。

第一,调查户是如何抽选的。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将所有人口按常住地纳入调查范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市、区)抽选确定了1800多个调查县(市、区)、16万调查户。这个调查规模可以使全国居民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抽样误差控制在1%以内。

第二,调查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基础数据来源于调查户记账和调查人员入户访问。调查户要将每天发生的现金和实物收支情况,比如工资、奖金、福利、津贴、出售农产品、购买商品、自产自用等信息,逐项登记在账册上。记账时,调查户要一项一项分开记清所有收支项目的数量、单位、金额。对于实物收入和消费,要按规定方法折算成现金收入和支出。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情况、社区基本情况及其他民生状况等资料由调查人员入户访问,使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每季度末,调查人员对调查户的记账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录入、审核,并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汇总计算出全国居民的主要收支数据。

第三,调查结果是如何使用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按时汇总发布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重要民生数据,为监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统计基础,为农村贫困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调整民事赔偿标准等民生问题服务。

12、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1857 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 恩格尔在研究“萨克森王国的生产与消费关系” 时发现:在家庭人口构成相同的情况下,食品消费份额与收入或消费水平成反向相关关系,即收入或总消费支出越高,食品消费份额越低,反之亦然。这个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食品消费份额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常作为居民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我国恩格尔系数主要结果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该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对 16 万城乡居民家庭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主要收集居民的收入与支出、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情况、社区基本情况以及其他民生状况等。通过对调查户每天发生的各类消费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加权汇总得到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数据,据此计算恩格尔系数。

13、现价又称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市场价格,如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商品零售价格等。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价值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能够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便于考察同一年份中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和进行对比。

14、可比价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就是按可比价计算、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

15、不变价是为将不同年份之间用价值量表现的实物量进行综合对比,以单纯反映实物量变化而采用的价格形式。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它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因此也叫固定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指标之间的可比性。